欧皇注册
产品中心
你的位置:欧皇注册 > 产品中心 > 12万对12万,1000炮对200炮,黄维绝对优势全军覆没,蒋功不可没

12万对12万,1000炮对200炮,黄维绝对优势全军覆没,蒋功不可没
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1:00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12万对12万,1000炮对200炮,黄维兵团绝对优势却全军覆没,此人功不可没

战争史上最难打的一场战役,应该是淮海战役,而淮海战役中,最难打的应该是双堆集战役。

双堆集战役有多难打?简单用刘伯承元帅的话来说,就是"瘦马拉硬屎"。具体来说,我们可以用数据说话。黄维兵团下属第 10、第 14、第 18 军第 85 军,兵团配备山炮、榴弹炮 90 门,81 迫击炮200 门,60 迫击炮 859 门,汽车战车 500 辆、胶铁轮车 3000 辆。反观中原野战军,虽然兵力也是12万,但却几乎没有重武器,只有200多门的迫击炮和几十门山炮野炮。最关键的是,黄维兵团是集中兵力,而中野则是分为三部,第 2、第 6 纵队尾追、侧击黄维兵团,第 11 纵队配属华野在徐州东南方向作战,第 1、第 3、第 4、第 9 纵队正沿津浦路南下宿县。

兵力和装备上的弱势,并没有成为中野放过黄维兵团的理由。11月14日已经到达安徽阜阳近,而刘汝明兵团占领固镇(我军主动撤退,被演绎为"固镇大捷"),而李延年兵团则直接增援宿县。同时面对国军三个兵团,中野还必须分兵阻击,确保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的成功。

负责阻击黄维兵团的,是第一纵队、第二纵队和第六纵队。恰在此时,黄维兵团忽然停止前进,让我军有机会七个纵队合并一处,集中力量对付黄维兵团。

正当中野集中兵力准备对付黄维兵团时,黄维居然直接放弃了蒙城,直接冲进了中野的包围圈之中。背后的原因,正是运输队大队长蒋介石。根据台湾国史馆的资料,蒋介石在电文中要求黄维兵团"虽为'匪'所阻,但不难击破当面残'匪',立即占领宿县,以确保徐、蚌间之连络。"

事实上,当时已经是11月21日,黄百韬兵团,只有3个半团,已经是奄奄一息。更重要的是,黄维兵团即便是顺利打下宿县,距离碾庄还有200多公里,远水不解近渴。

11月22日,黄维兵团在主力进至罗集、赵集一线,遭遇华野顽强阻击。因为兵团规模太大,第 18 军位于南坪集南10 里,第 10 军在南坪集西南 25 里,第 14 军及兵团部在赵集附近,第 85 军在蒙城附近,第 49 师到达董家集。黄维不知道的是,他刚刚放弃蒙城,黄百韬兵团就已经全军覆没了。

23日,面对黄维兵团的疯狂攻击,中野只好放弃南坪集,吸引18军过河,然后以第 1、第 2、第 3、第 6 纵队及第 11 纵队主动出击,谋求歼灭黄维的两三个师。当时第14 军军长熊绶春建议留兵驻守蒙城,黄维不听,中野长途奔袭,直接占领了蒙城,断了黄维的后路。

此时的黄维,进退两年,如果南下回蒙城,实在是太憋屈,可是北上面对刚刚得胜的华野主力,又没有勇气,所以东进与李延年刘汝明会和,成了唯一选择。

可是,黄维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。原因十分蹊跷,竟然是传令兵失踪,担心行军计划泄露,于是25日一整天,都没有行动,只是观察敌情。就在这时候,华野已经有4万兵力南下支援中野。黄维的优势,已经渐渐消失了。

就是说,从20日到25日,黄维几乎一直在纠结到哪里去,这种纠结和犹豫,给了中野布置阵地,华野南下支援的宝贵时间。

从离开蒙城,已经过了五六天,黄维兵团面临补给问题,现在新情况又出现了。原本在固镇周边的李延年和刘汝明忽然在26日南下逃回了蚌埠。于是,黄维兵团的方向,又从东向,转为了南向。

为了打开向南的道路,黄维派出了四个主力师冲击华野阻击阵地。中共秘密党员、第 110 师师长廖运周要求做先锋,27日拂晓一下子就冲过了中野6纵的阻击阵地,剩下三个师在后面遭遇迎头痛击,退回去了。

而此时的四纵和九纵居然突破了国军第14军的阵地,国军丢失了十几个村庄,14军军长熊绶春、参谋长梁岱一度被俘虏。黄维命令收缩阵地,只是以85军攻击双堆集以南的各个村庄。

为什么是85军一个军孤军奋战,而11军14军作为主力却在旁边嗑瓜子?这是因为黄维早已没有了胜利的信心,按照蒋介石的计划,黄维兵团是诱饵,将来能促使邱清泉、李弥和孙元良的徐州集团南下一起全歼中野。而85军,这是杂牌军,天生就是当炮灰的料子。

到12月1日开始,蒋介石忽然意识到,黄维这样消极死守,等于是坐以待毙,于是命令黄维主动出击。可是连续三天的进攻,不仅没有突破中野阵线,反而丢失了最精锐的第 10 军第 114 师第 341 团。据估计,此时的黄维兵团,已经损失了3万人,能用于突围的,只有6个团左右。而中野则是迎来了华野6纵和13纵的支援,兵力优势更加明显。

12月4日,兵团副司令胡琏飞南京,要求兵团西进,向西南方向的蒙城涡阳等地突围,蒋介石却明确反对。一开始,老蒋坚持要求黄维打东南方向去蚌埠,后来又干脆要求自行决定攻击方向。恰在此时,徐州出来的邱清泉、李弥和孙元良已经被困住了。

到12月6日,黄维再次让胡琏飞南京,请求突围,保留一部分军官。蒋介石依旧不允许。又是三天后,第 14 军战力消耗殆尽,仅剩余千人;第 85 军战意消沉;第 10 军伤亡已重,部队残破;第 18 军伤亡约三分之一;战车能用者 5 辆,且受限于壕沟,活动余地不大。

此时的蒋介石,居然说"我军虽已力竭,然我军尚有完整之重武器,且益之以独占优势之空军全力助战与空运接济,此皆非'匪'所能敌者,何况其疲弱与困难更甚于我乎。"

如果蒋介石不是委员长和总统,估计国军将领们都以为他就是卧底了。

形势彻底糜烂的国军,有蒋介石这样一个盲目乐观的活宝。可是形势一片大好的华野中野,却十分谨慎。陈士榘率领第 3、第 11、鲁中南纵队自陈官庄地区南下,参与围歼黄维兵团。

就这样,蒋介石摇摆不定的决策,成了黄维兵团头上非死不可的紧箍咒。当华野和中野全歼了黄维兵团时,他在日记里说

"此息果确,则腐败无能之将领又为淘汰一部矣,其足惜乎? 抑可悲乎?"

委座,你确定你不是卧底?一众将领为你卖命都死了,你居然说不可惜?解放军这是在帮你清理门户的吗?

黄维蒙城兵团蒋介石黄维兵团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Powered by 欧皇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